學什麼樂器,都是一種緣。
沒正式統計,但來我們中心上課的陶笛學生,年齡層以20到30多歲居多。我相信,他們也曾和我一樣,千迴百轉地尋覓,好像劍客找匹佩的兵器那樣。
喧囂過才明白簡約的可貴,追尋過才領略到發現的感動。
陶笛之所以小眾,並不是它平庸。它一直都在,只是靜候能欣賞它的心靈。陶笛的音色,最吸引有經歷的人。
它如古塤,帶著濃烈的泥土味、鄉土情,可它並不一味蒼涼;它既有個性卻又多元,不同年齡的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陶笛音樂。
今年一月我和原樂天老師到北京進修陶笛,說來我們是首批香港人參與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師資訓練的人哩!巴巴趕去極寒之地,又要交論文和考頗艱澀樂曲的人不多吧。我卻幸運認識了兩位…不止,那次我遇上40多位良師益友,之後再和大家談。
有幸跟可跟中國陶笛第一人周子雷老師學習。很喜歡子雷老師的陶笛論述。最記得他說陶笛是世界的樂器,不囿於某一地方,專業搞陶笛是痛苦的,而業餘的朋友,也可以快樂為本。
那次課程,有來自台灣和中國不同省份的朋友,高手林立。子雷老師仍找了我吹奏,說想聽聽來自香港的朋友吹,會很有意思。聽畢我示範自己作品後,老師說道:「一聽便知道是搞專業的」我飄飄然了一天!
如果你看到這裡,都是有緣人。
希望陶笛之旅上碰見。
許少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