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進詞人表態 流行曲應市字困

Published on July 27th, 2010 at 9:49 pm

(星島日報報道)

最近灣仔民間生活館以《歌舞SING平》為題舉辦展覽,讓大眾回味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的音樂情懷。某程度上,歌都是一篇文章,沒有感動的歌詞,旋律再好,聆聽者只覺隔靴搔癢;不同年代的歌詞,亦能反映不同時代的社會現況。今天找來本地填詞人許少榮,除剖析香港流行曲水準下降原因外,亦指出填詞人為遷就市場而硬將詞作年輕化的「苦況」。

文:思言、加里

圖:褚樂琪、被訪者提供

詞壇大師 啟蒙深遠

大學時期主修音樂的許少榮,是香港的新進填詞人。嚴格來說,他應該是一名跨界別音樂創作人,除了作曲填詞,亦不時參與舞台表演及音樂教育,較為人熟悉的作品包括張栢芝《賭愛》、Boy’z《男生圍》及吳浩康《613》等。小時候就愛上音樂的他,一向鍾情文字,他覺得填詞既可以把文字和音樂結合,亦可抒發個人感受,是有趣的藝術表達形式。「入行前,林夕創辦的《詞匯》雜誌對我影響很大,啟發我填詞創作及時常投稿,我的作品曾被刊登過,還有林夕親筆點評,給我相當大的鼓舞。」許少榮謙虛地續說,香港不少詞壇大師都對他起了啟蒙作用:「每首歌都能反應當時的流行意識,亦能窺探填詞人的內心思想。意境美麗的林夕、天馬行空的林振強、富生活感的陳少琪,甚至是心思細膩的女詞人陳美賢等,全部都深深影響了我。集各大師之長,再糅合個人風格,我自己比較喜歡重生活點滴描寫和個人成長的故事性詞作。」經過幾年努力,許少榮開始受到同行注意,音樂創作機會亦愈來愈多,且成績不俗。去年以《手汗》榮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(CASH)流行曲創作大賽二十周年號外歌詞創作大賽的冠軍;電影《錦衣衞》的主題曲亦找他填詞。

隱晦表達個人思維

筆者相信,每個時代的填詞人,就算多有才華、有性格,不多不少都得與「市場」角力,甚至妥協,那許少榮在填詞上又遇過甚麼困難呢?「其實兼顧蠻多,首先字眼需要淺白,還要考慮歌手形象,但有時新進歌手還沒出道,並未有形象可參考,作為填詞人,就得像冒險家般探險。現在的流行曲市場只集中年輕一族樂迷,我得經常留意他們的潮流玩物,有時甚至將潮語寫入歌詞,增加時代感。」雖然用詞時總在「想填」與「不能填」之間遊走,許少榮卻樂觀地說:「歌詞雖一面倒遷 就年輕人,但我們仍可透過不同的修辭手法,隱晦地表達個人思維,文字就有這樣的好處,就像1997年潘源良寫給達明一派的《你還愛我嗎》不也這樣嗎?」今日填詞口味轉變的大趨勢,令上了年紀的樂迷幾乎沒有新歌可聽,許少榮覺得市場定位應該多樣些,盡量照顧每個年齡階層的樂迷。問及現時流行曲的定位,他坦言:「某程度上,香港流行曲已經死了,流行的意思在於它人人都知道的普及性,還能感染大眾。現在的歌曲像被定了型,歌手又被媒體壟斷,歌曲很難打進民心。」

「活化」粵語歌

流行曲雖已死,但仍有不少人希望「活化」它。所謂「活化」,是希望提出新角度給年輕人思考,懂得欣賞歌詞作品。流行曲的中文水平下降、流行期短暫,許 少榮觀察這可能源自年輕人偏向選擇多感官刺激的東西,沒有耐性咀嚼文字細意。兩年前,許少榮與蔡美華成立「香港音樂原住民」,重視本土創作,開班教授中西樂器,為推廣音樂文化和追溯香港遺失的本土民歌等。許少榮表示:「最近亦與『灣仔文化保育及活化計畫』合作,開班教授青少年歌詞創作,以及探討歌詞與灣仔社區的關係。我們希望盡點綿力,透過高水準的音樂作品作教材,教育下一代慬得欣賞文字的美,提高藝術鑑賞的能力。」

許少榮歌詞創作班「生活思詞」

日期:即日(5月31日)至7月5日(一)

(逢周一上堂)

時間:6:00pm至9:00pm

對象:十五歲或以上青少年

查詢:2117 5849


Share to
  • Email to Friend
  • Leave a Reply

    Name
    E-mail
    Website
    Comment

    © About Hong Kong Ocarina Cultural Associ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